职教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研究 >> 正文

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案例连载(2016-58)| 北京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职教集团发展

2017年09月15日 09:08


摘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国家教育制度创新的重大举措。北京电子信息职教集团自成立以来,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确立“政行校企聚力、理事会决策、执委会运作”的管理体制;探索以资产为纽带、创立“厂中校”“校中厂”及“第三方委托运营”等产教融合新模式;深化职教集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3+2”中高职衔接试验,建立“大师工作室”,探索“现代学徒制改革”;校企合作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进程及“双创”工作,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教育制度创新;管理体制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

一、背景介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大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的创新力度,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十二五”时期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2012年12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联合颁布《关于同意成立北京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的批复》(京教函〔2012〕643号)。批复明确指出,由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北京电子职业教育集团。

北京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主体包括政府、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研究机构等60家组织和机构。集团由60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单位组成,其中企业34家,学校12家,行业协会5家,科研院所及其他单位9家。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领导出任理事长,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6家学校和企业领导担任副理事长。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包括华为、中兴、神州数码、中国电信、京东方、七星、北广科技、兆维科技等11家行业企业;包括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等5个行业协会;包括电子行业第一技能鉴定站、北京市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电子工业出版社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科研机构和出版机构等。

北京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遵循“骨干带动、自愿参加、优势互补”原则,联合该领域的职业院校、骨干企业、行业协会、技能鉴定机构、科研院所等,紧密围绕首都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体制机制创新实践

(一)探索职教集团管理体制创新

北京电子信息职教集团是在政府主导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建的合作办学组织。为此,在职教集团管理模式方面,建立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组成的理事会,成立了职教集团理事会领导下的执行委员会,健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完善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现代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制度。

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中,职教集团确立了“政行校企聚力、理事会决策、执委会运作”的管理体制。“政行校企聚力”是指北京市政府主管部门(包括市教委、市国资委、市经信委)、北京市电子行业主管部门(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企业、职业院校等多元主体齐心协力,制定发展规划,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对职教集团的领导。“理事会决策”是指职教集团实行理事会决策制度,理事会是集团化办学的最高决策机构,对职教集团事业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确保集团化办学工作顺利开展。“执委会运作”是指在理事会领导下的执行委员会,执委会是职教集团的管理层,负责职教集团的业务运作,执委会根据实际需要组建项目团队,各司其职,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几年来,职教集团先后制定了《北京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北京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工作规程》《北京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议事制度》《北京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北京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和运行制度。职教集团通过常务理事会、执行委员会、秘书处、信息员等有序开展工作,为集团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探索产教融合模式创新

1.建设“厂中校”合作基地

在职教集团的倡导下,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积极探索“以资产为纽带,校企共建合作基地”。例如,理事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兆维集团,双方共同出资,在企业共建具有“厂中校”特点的现代制造合作基地,共同培养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人才。依托合作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共同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与企业在“订单”培养、顶岗实习、聘请兼职教师、教师企业锻炼、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合作。

合作基地一方面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接了现代制造各专业的学生企业实习任务,充分满足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另一方面,实训基地提供了100个实习岗位,为企业员工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奠定了基础。合作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自优势,达到校企共享资源,共创双赢局面的目的。

2.建设“校中厂”合作基地

在建设“厂中校”合作基地的同时,职教集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采用引企入校的方式,双方共同建设“校中厂”合作基地。例如,理事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公司合作建设“华为网络互联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室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的校企合作,双方签定合作协议,共同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华为公司为学校培训认证讲师,学校开设华为网络课程,学生可以在完成学业后取得华为认证工程师。与理事单位北京装联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电子产品生产实训中心,学校负责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投入,企业承担实训基地的运营管理,依托合作基地,校企双方合作对学生开展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学生还可深入合作企业开展顶岗实习,确保每名学生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

3.探索“第三方委托运营”新模式

多年来,职教集团在探索“厂中校”和“校中厂”模式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产教融合的新模式,理事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驻798艺术区,建立“北信数字传媒中心”校企合作基地。为最大限度挖掘在798园区的“北信数字传媒中心”社会功能和市场价值,摸索校企合作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探索“第三方委托运营”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北信数字传媒中心”委托职教集团成员企业开展运营,依托798艺术园区文化环境优势,把中央6台《流金岁月》、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北京卫视《真情耀中华》、贵州卫视《论道》、河北卫视《穿越经典》、腾讯网络《灌篮高手》等栏目的生产制作引入中心。 “北信数字传媒中心”为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战机会,提高了实训教学的含金量,同时也为首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深化职教集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积极开展“3+2”中高职衔接试验项目

职教集团积极响应北京市教委的号召,充分发挥集团院校自身办学优势,积极开展“3+2”中高职衔接试验项目。职教集团内的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北京市商业学校等十余所职业院校精诚合作,在联网技术应用、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动漫游戏、数控技术等专业,开展“3+2”中高职衔接改革试验。在中高职衔接试验工作中,职业院校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紧密围绕首都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

为确保“3+2”中高职衔接改革试验项目顺利推进,职教集团为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利用北京市财政专项,支持合作院校开展专业调研、课程开发、优质资源建设等。在职教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合作院校及行业企业定期举办研讨和交流活动,包括专业调研研讨会、教学管理研讨会、课程建设研讨会,以及学生参观交流活动等,收到很好的效果。

2.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工作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大力推动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主要面向现代制造业,通过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双方或多方联合培养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按照职教集团2015年度工作部署,理事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信息高级技校、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北京北广科技有限公司等签署合作意向书,联合开展“高技能人才定向培养”“作业员定制培养”,在具体的合作方式上,既有一对一(一家学校对一家企业),也有一对多(一家学校对多家企业),还有多对多(多家学校对多家企业)。职教集团希望通过现代学徒制,探索出一条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办学、共同培养、共同评价、共同发展”的新路子,有效改善职业教育的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3.创新建立“大师工作室”培养模式

职教集团为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建立“大师工作室”,实现企业名师进学校、技术人员进课堂。在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都能发挥作用。“大师工作室”培养模式紧密围绕核心职业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与企业实际工程相结合,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精心设计实训项目,探索联合培养的最佳途径。

为更好满足行业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职教集团内的行业企业和学校开展合作,先后建立IC微电子技术大师工作室、机电技术大师工作室等,在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下,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团队作用,根据学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项目工程进度,为学生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从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几个层面实施校企共管共育,进行全程的跟踪、指导与管理,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推进职教集团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

1.面向社会承接技术研发项目

产学研结合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是密切校企合作关系、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职教集团发挥理事单位的科技研发优势,以科研项目为纽带,探索产学研合作之路。近年来,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参与了“国家博物馆信息化”建设项目,参与“国家中长期环境经济预测模拟系统”开发项目,承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官方网站建设,承接了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企业网站建设任务,承接了北京市教育督导室“北京市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开发项目。

2.加强科技创新工作

职教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工作。2013年,理事单位北京牡丹电子集团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同建立数字电视双国标检测实训室,利用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建立在牡丹数字电视产业园的优势,校企合作对外开展数字电视双国标产品的检测服务。北京牡丹集团公司与职业院校共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孵化园”,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优势,为职业院校的“双创”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和项目支持。

3.合作开发在线教育平台

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理事单位中兴通讯公司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发在线课程平台。企业与学校发挥各自在信息化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教育优势,共同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面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合作开发项目包括面向在校生的网络课程平台、面向企业职工和社会培训的远程学习平台,以及支持泛在学习的移动学习平台。在满足职业院校在线教育需要的同时,也为北京电子信息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的远程学习服务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