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研究 >> 正文

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案例连载(2016-55)| 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依托集团化办学 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设

2017年09月01日 11:30

摘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和应用技术需求,在持续推进职教集团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实现集团化办学常态运行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产学合作为目标,加快实施多元主体参与、多方资产投入、集产学研用等多项功能的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了区域各方主体的利益平衡,推进了各类职教资源的有效集聚,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区域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设

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自2010年1月成立以来,根据区域产业与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以“多元协同、集群对接”为重点,经过几年的建设,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集团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实现了集团化办学的常态化运行,有力促进了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员单位也从最初的87家增加至185家,被誉为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嘉兴”模式。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集团以“1+1+N”合作平台建设模式,大力开展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平台建设,进一步丰富了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加快推进了区域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育人模式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提出

嘉兴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具有富庶的江南水乡产业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优势,曾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全市逐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小家电、五金零配件等为主导产业的众多民营小微企业,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产业低端性和企业“多、散、小”的特点,给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迫切需要和严峻考验,也给校企合作培养技能技术人才形成了诸多不利因素。如何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资源整合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发展格局,一直是嘉兴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命题。

集团成立之初,就把破解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重要任务,构建了基于“产业-专业”的对话会商机制,借助专业群产学合作委员会工作平台,经常开展专业培养方向、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标准等的交流讨论和校企合作的对口协商,并借助政府专项鼓励政策和集团内部考核激励办法等的引导,有效推进了职业院校与区域产业之间的广泛合作。但在协商和组织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议而不决”“落而不实”等尴尬局面,成员企业提供的部分实训实习岗位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师傅关注于实习学生的劳动任务而很少关心学生技能成长和职业发展。如何将集团化的多元主体组织优势和民主协商决策机制,转化为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集团在借鋚国内外职业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经验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1+1+N”合作平台建设模式。在政府产业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的指导下,由一家集团成员企业和一所成员院校为主要共建主体,吸纳行业内其他企业和具有同类专业的院校共建共享。平台的基础性资源(场地、设施设备与工作人员)主要来自一个企业和一所学校,并由这两个单位牵头负责管理,新增资源由各参与方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投入,发挥骨干成员已有资源和合作基础的作用,兼顾政、校、行、企等各类主体的利益诉求,合理处理、协调“点”“面”关系,以期实现平台资源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功能,为深化集团化办学提供一体化的工作实施平台。

二、一体化平台建设的实践

集团以前期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建设为基础,并在实现成员院校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群对接合作常态化的同时,为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深入发展,于2014年1月,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集团常务理事会决定,启动实施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设。

1.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充分调动各类主体深入参与

集团在充分调研和前期沟通的基础上,向由市级政府部门组成的集团化办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给予主持单位和参与企业“项目建设配套经费”和“购买服务经费”的建议,经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在前期出台的《嘉兴市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嘉政办发〔2011〕67号)和相配套的《嘉兴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与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使用细则》(嘉教职成〔2011〕236号)的基础上,修订了《嘉兴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与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使用细则(2014年修订)》(嘉教职成〔2014〕44号),每年落实400万元项目建设配套经费和400万元购买服务经费的资金资助政策,为协调各类主体利益关系,扎实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设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障,进一步调动了各方深入参与的积极性。

2.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和实施办法,保证平台建设的有序推进

集团按照“产教对接、产学一体、共建共用、市县联动”的思路,于2014年制定并出台了《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产学研共同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三年内建成15个“产学研共同体”的总体要求与计划目标。同时,制定了《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产学研共同体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产学研共同体的资产归属、组织体系、治理结构与建设标准,确定了平台建设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项验收等具体程序与有关规定,为平台建设的有序推进和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3.改革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促进一体化平台建设的全面推进

集团针对不同行业一体化平台的形式和内容差异,在加强规范管理的同时,坚持“以建为用、以用促建、建用结合”的原则,鼓励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以“双主体、双课程、双身份、双导师、双评价”等为重点,推进内部条件建设、实训实习岗位建设、课程和双师团队建设、工作制度和保障制度建设,使一体化平台的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得到全面深入。与此同时,集团还以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推手,结合教师入企指导与锻炼,组织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提升,一体化平台的产学研用功能得到有效体现。

4.严格实行评价考核和追责,确保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水平

集团从一体化平台的项目申报到结项验收,全面加强建设指导与质量监管。组织行业和职业教育管理部门等专家,对校企联合申报的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和评审,对拟立项目进行多轮指导和修改,确保各立项项目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良好基础;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性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指导与工作协调,着力推进项目的正常实施;组织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职业院校的专家,建立检查验收小组,深入实地进行检查考核,了解进展情况与存在问题,提供现场指导服务,提出整改意见,对照项目建设方案实行严格的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对检查、验收情况进行通报,对发现的典型案例适时组织现场参观和经验交流,并在年终给予表彰奖励,对发现的不合格项目采取停止拨款、追回前期投入等措施,防止建设项目国有资产流失。严格的质量监控和严明的奖惩措施,切实推进了一体化平台的建设进程,为保证建设质量提供了机制保障。

、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成效

自2014年上半年以来,集团共立项建设项目18项,其中已通过结项验收7项,通过中期检查6项(暂停拨款1项)。以资产为纽带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合作平台建设有序推进,较好实现了区域各方主体的利益平衡,推动了各类职教资源的快速投入,已累计投入资金7423万元,其中:政府专项资金1360万元、学校建设资金870万元、企业资产投入5193万元。一体化合作平台的建设还带动了人员和实训岗位、课程项目等职教资源的集聚,呈现出多元主体深度参与、教育产业深度融合的蓬勃生机,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大幅增加了具有较高技术技能含量的实训岗位

以资产为纽带的一体化平台建设,更加密切了校企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合作意愿明显增强,合作院校相关专业的开放程度明显提高。两年来,集团各产学研共同体根据建设方案的设计,建立了具有较高技术技能含量的实训岗位2300余个,有力保障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了学生实习实训模式的转型升级。例如:集团“澳杰联盟外贸学院”集聚7家各类外贸企业与集团相关院校,设立10个外贸工作室,涉及纺织服装、箱包、太阳能与其他光伏产品、LED与其他电子产品、塑料五金产品、户外运动用品等涵盖区域外贸行业的主打产品,建立了300多个真实业务的实习实训岗位,为外贸等分散就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组织提供的良好条件。

2.加快形成了“双结构、双素质”教学队伍

集团一体化平台在提供具有较高技术技能含量实习实训岗位的同时,在各相应岗位上负责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等能较为方便地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为学校大批量聘请指导教师创造了良好条件。两年来,各产学研共同体参与院校累计聘请了380余名承担实际指导工作合格兼职教师。同时,各校专业教师通过入企跟班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也加快了对专业业务的了解与掌握,提升了教师实践能力,有效推进了专业教学队伍建设。例如:集团“浙江禾城建筑工程管理学院”共有23名设计、造价、监理等专业技术人员被聘请为企业指导教师,承担了对学生的实训指导工作;相关院校共有50余名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入企锻炼,绝大部分教师已取得结构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专业资格,专业教学队伍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3.有效促进了专业与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进程

以一体化平台建设为基础,校企合作培养全面深入,专业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交流的经常化实现,双方人员相互了解的加深和互信关系的建立,为成员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标准建设等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力推进了专业与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两年来,通过集团各产学研共同体建设与运行,已为成员院校30多个专业点的改造,120多个专业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360多门次课程内容改革与评价标准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素材。例如:集团“瑞宏机器人学院”已为集团成员院校“机器人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等3个相关专业点改造提供了重要支持,完成改造机械三维建模、工业机器人技术等14门理论或实训课程,开发编写《机器人技术》《机械装置调试技术》等校本教材,并完善了专业综合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