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办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办学 >> 校校合作 >> 正文

咸阳市各县区职教中心调研报告

2015年11月02日 17:42

为进一步加快中高职衔接,探索校际合作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咸阳职业教育集团科学发展,2013年6月-7月初,副院长席尚君带领招生就业处、职教集团有关人员对咸阳市各县区职教中心治学理念、办学规模、招生就业、教学管理、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咸阳市现有公办中等学校16所,县级职教中心13所,在校学生3万余人,近年来,各县级职教中心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职业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办学理念、实训设施、办学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具体情况如下:

1.办学理念较为先进。在调研中,各职教中心都把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把学生优质就业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乾县职教中心以“树职教旗帜、立职教品牌、育职业英才、创职教辉煌 ”为办学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价值引领、因材施教、技能核心、实训主导、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时刻关注劳动就业市场发展趋势,大力设置劳动密集型、技能密集型、人才紧缺型、 绿色科技型专业。大力推行服务社会、就业导向、免费就读、技能为主、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彬县职教中心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和“规模是前提、经营是关键、质量是核心、就业是保障、服务是宗旨、创新出活力”的办学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撑,以订单培养为途径,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职教网络基本健全。自从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后,市、县两级政府认真贯彻《决定》,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当做促进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到目前为止,全市13各县区均建立一所公办职业教育中心,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全覆盖。目前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技能培训相互发展,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行业与区域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3.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全市职业教育通过落实政策,加大投入,办学条件得到初步改善,办学规模初步形成。2008年,彬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计划投资2.2亿元,新建一所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该工程以建设高标准、高规格、高品位的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为目标,突出职业学校的精神内涵,努力追求现代职教理念和校园文化的完美结合,目前彬县职教中心新校区已经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三原县职教中心按照“借外力发展,靠市场运作,联名校树品牌”的职教发展新思路,抢抓“民生八大工程”有利时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武功县职教中心目前有高职单招、中专、“3+2”大专、成人教育、短期培训五个层次,开设有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航空电子、电子电工、机电一体化、电气焊、学前教育等10个专业。已建成与教学相配套的各类实验、实训室、实习车间16个。学校在实训设施建设上得到了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建有数控、计算机、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实训室。

4.办学模式不断优化。各职教中心借鉴经验,创新办学模式,积极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联合办学等方式,主动与企业联系,与生产对接,使学校和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学到的知识,让企业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品行表现,较好地搭建了双向选择的就业平台。三原县职教中心积极实行长训、短训相结合的“订单式”办学模式,先后与青岛华海技术专修学校、湖北高级技工学校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职校联合办学,与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用工协议,实行定向培养。大胆尝试“边培训、边就业”的“工读结合”办学模式和“零学费”入学培训模式,为学生就业提供平台。

5.技能培训顺利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是职业教育的短平快项目,市场需求空间很大,已成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彬县职教中心以订单培养为途径,积极打造“彬州技工”品牌,已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500余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499人,举办各类培训班300期,培训人员36000人(次),使全县17500多户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4000多名学生走上了成功之路,每年创造经济效益7.5亿元。秦都职教中心是 “ 陕西省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陕西省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基地”,在注重学历教育的同时,秦都职教中心还努力研发各种职业教育短期培训项目,积极开展了“人人技能工程”、“温暖工程”、“阳光工程”、失地农民培训、下岗职工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年培训能力达到3000-4000名,办学方式长短结合、灵活多样,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1.生源数量逐年下降

近年来中考人数不断下降,普通高中录取人数逐年增多,生源锐减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给各县区职教中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生存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招生成为制约各学校生存发展的最突出问题,上到学校领导,下到教职员工,都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武功县2013年初中毕业生4149人,县上6所高中2013年招生计划录生4000人。乾县2013年初中毕业生6000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4000人左右;根据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直接外出打工就业,乾县职教中心为了摆脱困境,校领导给每名教职工分配5名招生任务,开学初未完成招生任务,将停止一切教学工作,继续下乡招生,直到完成招生任务为止;长武职教中心根据实际出发,把招生工作重点放在春季,2013年春季招生300人左右,秋季计划招生100人,基本可以维持办学局面;秦都等部分职教中心为了解决生源问题,选择与高职学院联办五年制高职的方式,吸引了部分学生,缓解了招生压力。

2.生源质量严重偏低

为缓解生存压力,各个学校之间展开生源抢夺大战,被学校提前劝退的春季生、未考上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成了中职学校的主要生源。为了吸引学生,各学校降低入学门槛甚至不设立门槛招录学生,导致学校在招生过程中生源质量无法保证,不会写简单请假条、不能完全写出26个英文字母、不会简单的数学运算在中职学生中已经不是个例,生源质量的严重偏低给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学生就业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3.学生流失较为突出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因经济问题、家庭问题和个人问题,急于就业、厌学等现象较为突出。在二三年级相继辍学,流失率较高,学生群体极不不稳定,到毕业时候学生流失率达到30%之多,有的甚至达到50%。各职业中学数量严重不足,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给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4.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根据部分职教中心反映,目前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在职专业教师数量较少,能胜任实训课的专业教师缺口较大,县职业中学教师大部分由中小学转岗来,文化课教师有余、专业课教师匮乏。职业教育教师学历达标率偏低,教师素质不高,教师大部分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还不能适应职业教育专业性强的要求,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在职教中心教师编制的划分中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简单地将职中教师编制等同于高中教师编制,忽视了职业教育特殊性,导致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5.专业建设发展缓慢

为了增加生源,扩大规模,个别职教中心脱离市场盲目开设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忽视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规律,失去了地域特色和优势。在专业建设上没有统一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追求大而全,忽视小而精,未能充分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理论教学课时偏高、实践教学课时偏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建设的发展。

6.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我市现有16所公办中等专业学校,各自为主,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和管理,学校专业设置存在重复,资源配置不合理,整体规模较小,效益不高,部分学校实训设施不完善,实训设备闲置,机电、汽车、学前教育等专业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设置。部分学校因没有学生,导致相当数量的专业教师无事可做或从事第二职业,但发展较好的学校如彬县职教中心专业人才又相对缺乏。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统一配置和管理,缺少互通交流的共享平台,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7.服务地方职能欠缺

通过调研,大部分职教中心学生就业意向选择外省市具有较强实力的大企业、大工厂,在当地就业的学生所占比例严重偏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体现不充分。在教科研中,教师通过科研指导和服务地方经济力度不够,结合不紧密,未能与地方发展融为一体。校企合作中与当地企业虽有合作关系,但是没有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紧紧停留在人才输送的初级阶段。

8.地方政府支持不够

自从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后,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相关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和政策,各县级政府部门都把发展职业教育写进了主要工作计划,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力,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

经费保障方面大部分县区职教中心都无法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其中包括实训基地建设、校区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日常运行、学生助学金等。众多因素致使各职教中心各项工作举步维艰、进展缓慢。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县区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计划的逐年增多,有的甚至达到当年参加中考人数的80%,基础教育的门槛过低导致大量学生选择普通高中,使职业教育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9.政策制度遏制发展

资助政策落实不到位。自从教育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和免学费的政策以来,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免学费补助资金,中省财政按照每生每年平均1600元的标准补助,高出部分按照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担。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实行免费政策以来,所有职教中心均实行免费入学、免费实训、免费就业的三免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对中职生的免费政策,但是按照政策规定除中省财政补贴的1600元外,由地方财政负担的其余部分始终没有兑现,部分学校将所收学生学费全部退还,地方财政资金始终没有到位。

中高职联合办学政策不畅。陕西省在中高职贯通方面规定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最多只能与3所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办学,联办的中等学校必须是省级示范中职学校。同时规定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只能与一所高等院校联合办学,通过调研发现,这种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高职贯通,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乾县职教中心为了摆脱政策束缚,选择与外省一些学校联合办学,缓解招生就业压力。秦都职教中心与我院已经连续2年进行五年制高职联合办学,按照学校发展实际,秦都职教中心还与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联办2+3五年制高职,这种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虽然短时期内有利于双发的发展,但一定程度了使双方教学质量、学生管理、学生毕业就业等问题得不到完全保障。

三、几点建议

1.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中职教育发展理念

正视中职教育发展现状。通过调研我们了解相当一部分职教中心已经存在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招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个别职教中心在校学生数量不足百人,已经面临关门停办的危险局面。因此正视我市中职教育发展现状,首先要用全局的观点和眼光,通盘谋划,摸清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是在了解各职教中心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对策方案,科学合理提出解决方法。

树立长训、短训相结合的“订单式”理念。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能力较弱,在校生数量相对不稳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正常读完三年或五年学制,因此采用长训与短训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吸引失地农民、企事业单位职工、急于掌握一技之长就业的学生等群体参加短训,满足不同层次的人员的求学愿望,采用订单式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中职教育发展。

树立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的“工学结合”理念。要对全体中职学生普遍进行就业观教育,树立“入学即就业、 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 的工学结合发展理念,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为以后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树立为企业服务、为地区服务的“培训式”理念。要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培训式”教育,以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向失地农民、下岗职工、企事业单位职工延伸,做强做大培训项目,确保培训效益,树立培训为企业服、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

2.多措并举,改善中职教育面临突出问题

突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既是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模式,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办学特色和亮点的集中体现。职业学校只有立足于区域经济,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深度合作,才能获取宽阔的发展空间。围绕当地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面向新兴产,与企业深层次地开展校企合作,要立足自身优势,拓展服务功能,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专业体系,促进品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要找准定位,与岗位能力和获取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挂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整合中职教育优质资源。按照资源统筹使用、减少闲置和浪费的原则,着力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由市上牵头,分批分区域设立以彬县职教中心、秦都职教中心、武功职教中心为核心,合并一批专业设置相同相近的学校,努力构建与市场需求、劳动就业、人才培训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市各县本着跨县协办、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协作办学。

加强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优化师资结构,增加专业教师编制。人事部门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发展较快的职业学校按师生比核定教师编制。二是扩大职业教师进入渠道。从待遇、政策各方面积极鼓励专业针对性强、有一定操作技能大学毕业生到职业学校任教。三是对现有教师进行再培训。充分发挥咸阳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地对全市各职教中心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把接受培训教育的学时数和到企业实践的情况作为教师升职、晋级的必要条件。

健全中职学生就业服务评价体系。由职教集团牵头,学校、企业联手为职校学生提供相关就业信息服务、共享信息资源,共同开发就业市场、帮助学生就业。要以职教集团网站为平台,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毕业生信息、就业政策、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校企合作主要做法等,为广大中职毕业生打造一个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

建立学校企业共同开发教材机制。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议在教材开发上充分尊重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由职教集团统一协调和指导,在企业中选聘一些能工巧匠和管理人员参与到学校教材开发中,双方共同参与教材研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开发要重视技能锻炼,重视实际应用,让中职学生更科学地接受教材,接受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学历证和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度,使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3.多元办学,有效促进中高职衔接与贯通

要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办学路子,创新中高职贯通的方法和途径,吸引多方力量参与和扶持职业教育发展。按照“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优势”的多元化办学的方针,制定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多渠道、多形式联合办学。

扩大“3+2”、“2+3”、“5+0”五年制高职联合办学规模。多方协调和沟通,对各职教中心充分调研,掌握其重点专业和师资力量,争取与学院开展各种形式的“3+2”、“2+3”、“5+0”五年制高职联合办学,学院要降低与中职学校联办门槛,减少或减免联合办学管理费,吸引更多生源,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学历水平,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促进中高职贯通。

积极探索和创新“1+1+1”、“2+1”、“1+2””等形式的办学方式。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间的合作,实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1+1+1”联合办学模式,学生第一年在一所职教中心就读,第二年在另一所职教中心就读,第三年顶岗实习。继续开展“2+1”顶岗实习模式,努力探索“1+2”办学模式,即学生在学校第一年进行基础理论、实践操作锻炼的学习,最后两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有效减少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

开展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联系政府部分行业、企业,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培训,在现有电气焊、电工、计算机、汽修等短期培训专业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地方产业,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范围。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努力引进项目,提升培训层次,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

设立咸阳职院分院。在调研中,根据彬县职教中心的申请,鉴于其走在了陕西省职业教育的前列,属国家重点职业中学,办学规模大,实力雄厚,有合作意愿,建议在彬县职教中心设立学院分院,可面向彬县、长武、旬邑、淳化、永寿等县区开展五年制高职联合办学,进一步扩大我院办学规模,提升我院知名度。

4.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

要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联系,多方努力,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在政策、资金、指导协调方面的大力支持,争取政府部门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调动起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要制定更加灵活的“放水养鱼”、“借鸡下蛋”等政策,对职业教育加大支持力度,牢固树立职教事业发展至上的意识,以加快市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

5.多方统筹,搭建互惠互利的资源共享平台

以职教集团为中心,采取区域覆盖形式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将各县区职业学校进行优化组合,协作办学,相互补充、联合发展,同类学校的专业设施、师资使用都可相互调节使用,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建立健全互惠互利的资源共享信息平台,以职业教育集团网站为平台,共享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确保平台效能和利用率。实施各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共享机制,把长期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实训基地共享起来,确保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各职教中心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瓶颈,一方面生源急剧减少使各学校面临生存危机,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使各学校发展较慢;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办学水平层次较低,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面对现状走怎样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是摆在所有职教工作者面前的新问题,在全体职教人员中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思想大解放、观念大革新的思想总动员,使咸阳职教事业更上一个新台阶。

调 研 组

2013年7月8日